五年继往开来踔厉奋发,五年守正创新成果丰硕
南充是全省第二人口大市,也是全省第二侨务资源大市,共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约4.5万人,有归侨侨眷、港澳同胞眷属、海外留学人员眷属约15万人,归国留学人员1500人。五年来,全市各级侨联组织积极团结归侨侨眷、广泛联系海外侨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坚持“拓外联侨”、对外交流实现新突破,在坚持“倾情爱侨”、维护侨益取得了新成效,在坚持“事业兴侨”、服务大局上创造新业绩,为南充侨务事业发展画出了团结同心圆,增添了发展新动能,汇聚了满满正能量。先后获评“全国侨联系统先进集体”“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等荣誉称号。
以“侨”搭桥扎好“侨”根,不断扩大“侨友圈”
2023年6月21至22日,踏着“夏至”和“端午”两个中华传统节气和节日的脚步,第七届四川华侨华人社团大会暨首届港澳台侨企业考察团走进南充,分别考察了重点企业、人文环境、城市建设。
考察中,印尼中华总商会永久名誉主席黄印华对南充发展颇有感慨。他认为,南充人文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工业区位、交通区位优势凸显,是一座充满投资潜力、发展前景广阔的城市。
这只是南充市侨联不断拓展海外联谊,不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借助“海科会”“海外侨商企业家南充行”“2019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南充营”“海外华文媒体看南充”等活动,持续向海外侨胞专门推介了“大美南充”,从文化交流、营商环境、人才政策、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多个维度作了全面细致地介绍,不断擦亮南充的城市名片,逐步增进海外侨胞侨商对南充的亲和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陈寿万卷著“三国”,养蚕缫丝续千年。“历史名城·三国文化”“中国绸都·丝绸文化”是南充的城市记忆和文化名片。由南充市各级侨联组织开展的“品味三国文化 探访千年绸都”留学生南充行活动中,67名来自南充市内高校的留学生代表前往万卷楼、六合丝绸博览园,实地感受“三国文化之源,千年丝绸之都”的独特魅力。
借助高校,市侨联不断强化“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校友会”工作模式,发挥驻市高校海外校友优势,结交“新面孔”、吸收“新生代”,不断扩大联谊面、增强凝聚力。
2023年9月22日,留法勤工俭学文史讲座暨“江月年年·侨心依旧”中秋读书会在顺庆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举行,通过交流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南充留法勤工俭学史”,引导全市侨界传承弘扬南充早期仁人志士勤工俭学、留学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播南充文化、讲好南充故事。
南充,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是名副其实的将帅故里、红色沃土。据史料记载,大革命时期,旅欧勤工俭学在南充青年中迅速兴起,南充赴法勤工俭学学生达41人,是四川留法勤工俭学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如何做好联络联谊工作,南充向各海外侨胞发出诚挚邀请,南充将充分利用民间外交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海内外合作交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朋友圈”。
五年来,南充市各级侨联组织积极参与“亲情中华·美丽四川”、国际木偶节等海外文化交流活动,配合开展四川(南充)法国周、中国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等活动,将南充“五张名片”“四朵金花”等本土文化推向海外。充分发挥驻市高校留学生较多的优势,以“一带一路与地区合作”为主题,协同驻市高校组织开展“中印尼三边对话”活动;组织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菲律宾等国外留学生,开展“领略千年人文·感知美丽南充”主题交流座谈活动,不断提高南充对外吸引力。深化与越南川渝企业联合会、泰国川渝总商会、澳大利亚川渝同乡会、纽约川渝同乡会等多个海外侨商社团的联谊,持续与南充籍海外重点联系对象建立沟通渠道。
以“侨”爱侨唱亮“侨”声,不断当好“贴心人”
顺庆区西城街道解放街社区是市区侨联共同打造的社区“侨胞之家”。南充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何俐多次到社区开展调研,了解侨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推进“侨胞之家”建设。当前社区已建成集为侨服务办事咨询窗口、侨法学习宣传、涉侨矛盾纠纷化解、读书室、会客厅于一体,打通了为侨服务“最后一公里”。
“社区‘侨胞之家’是直接联系服务广大侨胞群众的重要阵地和依托,是侨联直接联系侨胞群众,侨胞群众了解、贴近侨联的‘连心桥’。侨务服务也是基层治理的一项难点,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滨江社区党委书记邓秀琼说。2020年以来,社区通过网络、微信等渠道,与海外侨胞等组织及个人建立联系,发送防疫“温馨提示”,宣传疫情防控举措,收集掌握回国动态,动员广大侨胞做好防控工作。同时,社区还开展“学侨法、维侨权、护侨益”—侨法宣传进社区活动,围绕“涉侨人员的出境、入境法律规定”“涉侨人员权益保护”等内容进行普及宣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年来,南充市侨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持续开展“进侨企、问侨需、纾侨困”调研行动、“知侨情、解侨意、连侨心、排侨忧”走访行动、“法治中国·你我同行”“侨法宣传月”等活动,用心用情当好“贴心人”,持续为侨胞排忧解难,解决实际困难。
坚持唱亮“侨”声,在搭建侨界群众与党委政府沟通桥梁,引导侨界群众有序参政议政上,南充真心实意。近年来,南充聘请来自美国、德国等12个国家的11名南充籍、19名非南充籍专家侨领担任侨联顾问,推荐1名南充籍海外侨领(南充市侨联顾问)担任市政协委员,推荐人大归侨侨眷代表、提名侨联界政协委员人选100余人。组织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赴基层开展调研,形成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社情民意和侨情专报50余条(篇),其中《借力海外资源助力大城崛起》《对我市外台侨资企业的调查与思考》等调研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不仅如此,南充倾情关注侨界民生,积极汇集侨务资源,创建特色侨联公益品牌项目,实施“万侨助万村”“侨爱心工程”,开展捐资助学,共投入帮扶资金200余万元,帮扶在校贫困学生、孤儿等3000余人,为海外侨胞提供项目投资、机场出行、三侨生加分、留学归国人员就业创业等方面政策咨询和个性化服务50余次,广大侨胞成为群众的“好朋友”“贴心人”。
以“侨”引侨用好“侨”智,不断发展“攀新高”
五年来,南充现代化产业体系蓄势待发,教育医疗优势日益凸显,“双机场”时代帷幕拉开,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充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南充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与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吹响了为奋力推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南充行动”的雄壮号角,也为侨联事业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为侨界建功立业搭建了宏大舞台。
“我们瞄准半导体装备对核心设备及核心部件的需求,打造一条融合高端研发、智能制造、精准营销和服务于一体化的生态链”。涉侨企业、中科九微科技有限公司半导体智能制造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2018年底落户顺庆,总投资108亿元。今年1至9月,公司实现产值约19亿元,利税约8000万元。预计整个项目全面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利税2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400余个。
城市对侨胞更友好,侨胞在城市更有为。“在重庆上学时,我常常会路过南充。在美国时,李光明院长曾多次与我交流,邀请我到南充工作。”作为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研究所的创建者和学科带头人,海外引进专家冯刚带领研究团队在组织工程技术开发、肿瘤生物治疗、精准医学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开创性工作,并与深圳华大基因合作,创建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精准医学中心”。
五年来,南充充分利用海内海外“两个平台”和财力智力“两大资源”,积极搭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筑巢引凤的平台,引导侨资侨智投身“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投身“五大板块重大工程项目”和“100件大事”的实施。自2014年启动“嘉陵江英才工程”以来,共刚性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662名。
特别是在2023年10月9日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南充主题市活动上,南充共签约57个项目,其中战略合作协议项目3个、人才合作项目15个、招商引资项目39个,总投资436.5亿元。
近年来,借着持续开放型城市建设的东风,南充在提升侨胞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础上,不断激发引进海外人才奋进之志、实干之心,推动城市与侨胞“双向奔赴”,让侨胞、侨企发展和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努力在现代化南充的宏伟征程上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