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蜀大地侨务工作的历史长卷中,有一位跨越世纪的老归侨,以毕生热血书写对党的忠诚,用赤子情怀架起联通中外的桥梁。他,是马来西亚归侨、老红军战士、原四川省侨联副主席邱林同志于2025年4月17日零时28分去世,享年106岁。从抗日烽火中的热血青年到侨务战线的奉献者,邱林同志始终秉持“为侨服务、为国尽责”的初心,在凝聚侨心侨力、服务四川发展、促进中外交流中作出卓越贡献,用一生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一、烽火岁月铸忠魂:从海外赤子到革命战士
邱林同志191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幼年饱尝殖民压迫之苦。1936年,年仅17岁的他投身马来亚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组织秘密工会,宣传反殖民斗争。1939年,面对祖国山河破碎,他毅然加入“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吉隆坡队”,与72名华侨青年一道回国抗日,在惠阳、东莞等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并于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他历任东江纵队第七支队民运股长、华东野战军第九野战医院政委等职,参加孟良崮、淮海等重大战役,屡立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转战西南,参与解放重庆,后长期担任四川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为四川医疗卫生事业奠定基础。
二、侨务战线显担当:架起中外的“连心桥”
1979年,邱林同志担任四川省侨联副主席,开启了他侨务工作的新篇章。彼时改革开放初启,他敏锐把握侨务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时代使命,提出“以侨为桥、引资引智”的工作思路。
(一)凝聚侨心,筑牢思想根基
他深入侨胞群体,组织“侨界爱国教育座谈会”“归侨党史学习班”等活动,以亲身经历讲述党的奋斗史,引导侨界群众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1990年离休后,他仍坚持为年轻党员上党课,推动建立“侨界家庭党史学习日”,带动全家11人入党,形成“红色家风”典范。
(二)引资引智,服务地方发展
凭借海外人脉优势,他奔走于东南亚侨团,促成多个重大项目落地。1980年代,他牵线马来西亚侨商投资四川基础设施建设,引入资金超5000万元;推动建立“天府华侨城开发区”,助力成都早期外资经济发展。他主导的“侨企结对帮扶”项目,在凉山、阿坝等地建设侨爱学校、卫生站30余所,惠及数万群众。
(三)文化为媒,促进中外交流
邱林同志深知文化认同是凝聚侨胞的核心。他策划“巴蜀文化海外行”,组织川剧、蜀绣等项目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展演;推动成立“四川客家海外联谊会”,并担任首届会长,以客家文化为纽带,加强四川客家与海内外客家的联系,调动资源,助力四川招商引资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四川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搭建桥梁。1996年担任联谊会首任会长期间,他促成马来西亚客家商会与四川签订农产品贸易协议,年贸易额突破亿元。
三、改革创新破难题:构建为侨服务新机制
面对新时期侨情变化,邱林同志以改革思维破解工作瓶颈。他主导建立四川省首个“侨情信息库”,收录海外川籍侨胞信息10万余条,实现精准服务;推动公安、外事部门设立“侨务绿色通道”,解决侨胞证件办理、法律维权等难题200余件。
在维护侨益方面,他首创“侨界法律援助中心”,组建律师团队为侨胞提供公益诉讼服务。1992年,他协调处理一起涉及东南亚侨商的重大经济纠纷,挽回损失3000余万元,被侨界誉为“贴心守护者”。
四、桑榆未晚霞满天:赤诚奉献践初心
即便年逾九旬,邱林同志仍心系侨务。2014年中秋节前夕,省侨联主席刘以勤探望他时,他殷切嘱托:“侨联要永远做侨胞的娘家,多办实事、多解难题。”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102岁的他仍坚持每日学习党史,撰写读书笔记,并通过视频为年轻党员讲述革命故事,其事迹被《中国侨网》专题报道,感动无数网友。
从抗日战场到侨务战线,从青丝到白发,邱林同志用一生践行“党有号召、侨有行动”的誓言。如今,他播撒的“爱国爱乡”种子已在巴蜀大地生根发芽,激励着新时代侨务工作者继续书写联通世界、服务桑梓的壮丽篇章!